杭州如何維護高端骨瓷餐具?延長使用壽命的實用方法
高檔骨瓷餐具由于骨粉含量高(一般)≥45%)、質地細膩透明,顏色溫和,成為家居餐具中的高檔選擇。但其材質相對精致,容易因使用不當或維護而出現劃痕、開裂、褪色等問題。科學的維護可以從常規中延長使用壽命 3-5 年延長至 8-10 2000年,從日常使用、清潔、儲存、特殊問題處理四個維度,分享具體的方法和實用技巧,整個過程符合骨瓷材料的特點,避免損壞風險。
一、日常使用:小心輕放,避免人為損傷。
雖然高端骨瓷餐具的硬度比普通陶瓷高(硬度) 5-6 等級),但抗沖擊能力較弱,日常使用要注重避免“沖擊、擠壓、急冷突熱”。:
取用和放置:減少接觸沖擊
小心輕放,避免碰撞
取餐具時,雙手握住碗盤底部或邊緣(防止單手捏住碗沿,避免受力不均造成開裂),放置時慢慢放置,嚴禁“摔、砸、扔”(即使從 10cm 高度下降,或者由于撞擊路面而產生裂紋)。放置時,在盤子之間預留。 1-2cm 縫隙,防止疊放過高(碗類疊放不超過 3 個,盤類不超過 2 一個),避免底層餐具受壓變形或磨損。
防止急冷突熱,避免熱脹冷縮開裂
骨瓷器餐具對溫度變化敏感,急冷突熱容易造成釉面開裂(俗稱“驚釉”):①剛從冰箱里拿出餐具(溫度) 5-10℃),不能直接放熱食(例如 100℃的湯、粥),首先要放在室溫下 10-15 分鐘(溫度上升到 20-25℃),再次使用;②剛用完的熱餐具(溫度 60-80℃),不能直接放入冷水或冰箱,冷卻至室溫后再清洗或存放,溫差保持在室溫。 50℃之內(如餐具冷卻到80℃低于30℃,再次接觸冷水)。
合理使用,不超出承載范圍
高檔骨瓷餐具設計注重美觀與質感,承載能力有限:①避免長時間使用骨瓷碗盛放重物(如裝滿大米的骨瓷碗) 2kg 容易造成碗底變形);②如果不用骨瓷盤切食物(比如用刀在盤子上切牛排和面包),鋒利的刀具會劃傷釉面(形成人眼難見的劃痕,后期容易藏污,不美觀),需要在菜板上切割后擺放。
清潔處理:溫和清潔,保護釉面和紋理。
二、釉面是保護內部材料、保持美觀的關鍵,清洗時要“溫和無刺激,防止損壞”,具體步驟如下:
(一)日常清潔:及時處理,防止污垢殘留
清潔時間:使用后 1 小時內清潔
食物殘留(尤其是油漬、醬料、酸性食物)長時間粘在餐具表面,會腐蝕釉面(如醬油中的鹽和醋酸,長期殘留容易造成釉面失光)。建議使用后使用。 1 開始在小時內清洗:①首先用溫水(30-40℃)清洗餐具,沖走殘留在表面的食物殘渣(防止干擦造成殘渣磨釉);②如果有粘性密切的殘渣(如米飯、面條),用軟海綿或硅膠刷輕輕擦拭。禁止使用鋼絲刷和硬刷(會劃傷釉面,形成劃痕)。
清潔劑選擇:中性柔軟,防止腐蝕。
需要使用“中性清潔劑”(pH 值 6-8,如餐具專用清潔劑、天然植物清潔劑等。,禁止使用強氧化劑清潔劑(如潔廁劑、除垢劑等,會腐蝕釉面,導致顏色暗淡)。:①清洗時,將清潔劑稀釋后使用(例如 1L 溫水加 5-10ml洗滌劑),用軟海綿沾稀釋液擦洗餐具,重點清洗油漬(如碗沿、盤底);②清洗后,用清水徹底清洗,確保沒有清潔劑殘留(殘留的清潔劑會造成釉面上的“水痕”,影響透氣性),最后用干凈的軟布(如棉布、超細纖維布)擦干水分。
特殊污漬處理:目的性清潔,不損壞釉面。
油漬:如果餐具上有頑固的油漬(如油炸食品殘留),可以用溫水浸泡。 10-15 分鐘(加少量洗滌劑),待油漬變軟后用軟海綿擦洗,防止用力摩擦;
茶垢 / 咖啡污漬:茶和咖啡餐具長時間盛放,內壁容易形成褐色污垢,可以使用“小蘇打”將溫水調成糊狀(小蘇打與水的比例) 1:2)用軟布擦洗,或用檸檬片擦洗(檸檬酸可以軟化去除污漬,而且不會損傷釉面),擦洗后用清水沖洗干凈;
色素污垢(如生抽、番茄醬):及時用溫水用中性清潔劑清洗,如有殘留物,用稀釋白醋(白醋與水的比例) 1:10)浸泡 5 再用軟布擦洗幾分鐘,白醋的弱酸性可以分解色素,對骨瓷的刺激性較小。
洗碗機清洗:控制參數,選擇正確的方法。
如果用洗碗機清洗,要注意“基本參數和餐具擺放”,防止機器損壞:
模式選擇:選擇“柔和” / 瓷器方式”
洗碗機需要調整到“軟清洗”或“瓷器專用方法”(水溫控制在 40-50℃,水壓適中),避免使用“強力去污”、“高溫消毒”(高溫消毒”≥60℃會加速釉面老化,強水壓容易造成餐具撞擊);同時關閉“干燥功能”(部分洗碗機干燥溫度超過溫度) 70℃,容易造成餐具變形),清洗后手動取出擦干。
放置餐具:固定位置,避免碰撞
在洗碗機專用籃子里放餐具時,保證:①碗口向下,盤底向上,防止儲水;②用分隔架將餐具隔開,或在相鄰的餐具間墊上軟布,避免在洗滌過程中碰撞和摩擦;③獨立清洗骨瓷餐具,不與不銹鋼、玻璃餐具混合(不銹鋼餐具容易劃傷骨瓷釉面,玻璃餐具硬度差異可能造成沖擊損壞)。
儲藏收納:防潮防塵,防止擠壓損壞。
三、儲存是提高骨瓷餐具壽命的重要環節,需要營造“干燥、通風、無擠壓”的環境,具體步驟如下:
(一)儲存前準備:完全干燥,收集整理。
干燥處理:保證無水殘留
清洗后的餐具應徹底干燥,防止釉面發霉或濕冷產生水跡:①首先用軟布擦干表面的水分,然后將餐具倒在瀝水架上(碗口向下,盤底向上),放置 1-2 小時(室溫 20-25℃環境),確保內壁無積水;②如果環境濕度較高(例如南方梅雨季節,≥70%),可以用吹風機(調至低溫風)輕輕吹干餐具內壁,避免高溫風(可引起溫度劇變)。
收集整理:根據類型和使用次數收納。
根據“碗、盤、碟、勺”收集整理,同類型的餐具按尺寸從小到大堆放(如小碗再下,大碗在上,小盤再下,大盤在上),防止大小混合造成擠壓;常見的餐具(如日常用餐的碗、盤)放在儲物柜的易取位置,不常用的餐具(如節日用的湯碗、魚盤)放在上面或里面,減少頻繁使用帶來的磨損。
(二)收納方式:選擇合適的器皿,做好保護工作。
儲物柜選擇:通風防潮,避免陽光直射
優先選擇“木制或玻璃儲物柜”(防止金屬柜,金屬容易與骨瓷摩擦造成劃痕)。櫥柜應放置在干燥通風的地方(遠離水槽和爐子,避免濕冷和油漬),避免陽光直射(紫外線會導致骨瓷顏色變淺,尤其是帶金邊和彩繪的餐具,容易褪色)。;如果儲物柜密封性能強,可以在儲物柜中放置干燥劑(如硅膠干燥劑,每立方米空間 500g),每月更換一次,控制濕度 40%-60%。
保護措施:減少摩擦和擠壓
重疊保護:在重疊的盤子之間放一塊軟布(如棉布、廚房專用防劃布)或一個特殊的硅膠墊(厚度和厚度 1-2mm),防止釉面接觸摩擦,減少刮痕;
易碎零件保護:骨瓷勺、水杯等細長易碎零件,可放入專用收納盒(軟海綿放在盒子里),或用軟布包裹,放入抽屜,避免碰撞;
帶裝飾餐具保護:帶金邊、彩繪的高檔骨瓷餐具,疊放時避免接觸裝飾面(如金邊碗金邊朝上,避免與上碗底摩擦導致金邊脫落),清洗時也要繞過裝飾面用力擦洗。
四、特殊問題處理:及時修補小損傷,避免故障擴大
使用過程中,骨瓷餐具可能出現輕微劃痕、裂紋等小問題,及時處理可避免損傷擴大:
(一)輕微劃痕:修補釉面,恢復美觀
若餐具表面出現細微劃痕(長度≤2cm、深度≤0.1mm),可通過以下方法修補:① 用牙膏(含細小研磨顆粒的美白牙膏)涂抹在劃痕處,用軟布順時針輕輕擦拭(力度適中,避免過度摩擦),擦拭 5-10 分鐘后用清水沖洗,劃痕會明顯變淡;② 若劃痕仍可見,可重復操作 1-2 次,或使用 “陶瓷修補膏”(選擇與骨瓷顏色匹配的修補膏),按說明書涂抹后晾干,可有效遮蓋劃痕。
(二)輕微裂紋:臨時加固,防止開裂擴大
若餐具出現細微裂紋(長度≤3cm、無滲水),需立即停止使用,進行臨時加固:① 用清水清潔裂紋處,擦干后在裂紋內側涂抹少量食品級環氧樹脂膠(如可食用級陶瓷膠,需符合食品標準),膠量以覆蓋裂紋為準,避免過多溢出;② 用夾子輕輕固定餐具(裂紋處對齊),放置 24 小時待膠水完全固化,固化后用軟布擦拭殘留膠水,可暫時阻止裂紋擴大(但加固后的餐具不可盛放高溫食物,建議作為裝飾或輕量使用,如盛放干果、零食)。
(三)金邊脫落:局部補色,維持美觀
帶金邊的骨瓷餐具,若金邊出現局部脫落(面積≤1cm2),可使用 “陶瓷金邊修補筆”(選擇與原金邊顏色一致的金色修補筆),在脫落處輕輕涂抹,晾干后即可恢復外觀;修補后避免餐具接觸硬物或用力擦拭,也不可放入洗碗機清洗,防止修補的金邊再次脫落。
五、延長壽命的 3 個關鍵技巧
定期保養:每月 1 次深度清潔
每月對所有骨瓷餐具進行一次深度清潔:① 用溫水 + 中性清潔劑浸泡餐具 30 分鐘,徹底清除縫隙內的殘留污漬;② 用軟布擦拭餐具內外,檢查是否有劃痕、裂紋;③ 清潔后晾干,重新整理收納,確保防護措施到位。
分類使用:按場景匹配餐具
避免 “一筷一碗用到底”,根據使用場景選擇適配餐具:① 日常吃飯用普通骨瓷碗盤,避免用高檔裝飾餐具;② 盛放高溫、酸性、油性食物時,優先選擇無裝飾、釉面完整的骨瓷餐具(減少對裝飾層與釉面的腐蝕);③ 招待客人時使用帶裝飾的餐具,使用后及時清潔收納,減少使用頻率。
避免不當接觸:遠離硬物與化學物質
骨瓷餐具需遠離硬物(如不銹鋼鍋鏟、玻璃水杯),避免直接碰撞;同時避免接觸化學物質(如消毒液、香水、化妝品),這些物質會腐蝕釉面,導致色澤變化或脫落。
總之,高檔骨瓷餐具的保養關鍵是 “輕用、溫和清潔、妥善儲存”,只要避開 “碰撞、驟冷驟熱、強酸強堿” 三大禁忌,做好日常防護與定期維護,就能有效延長使用壽命,讓餐具始終保持溫潤通透的質感,兼具實用性與裝飾性。